对外协作科 黄彦玮
绿色长毛的鬼怪,白头发黑礼帽的死神,午夜时分通往冥界的黄泉铁路……这样的关键词会让你对这部电影有何种预期?
我本是冲着同学口中的“鬼片”去看《镰仓物语》的,小时候看《聊斋》时,似懂非懂,但很认同“牛鬼蛇神倒比所谓正人君子更可爱”的调调。电影一开场,觉得幼稚可笑,估摸着撞上“烂片”了,但不知不觉,笑弯了嘴角,酸了鼻子,湿了眼眶,暖上心头。
电影的前半部主要讲男女主人公新婚从东京回到镰仓老家以后的家庭日常,温情却不矫情。后半部讲男主人公一色正和为救回主人公亚纪子,不惜灵魂出窍去往黄泉大战“天头鬼”,低幼级的“打怪”并不是目的,主要还是为了点出他们前世今生“命定的爱情”。虽然日本人的语音语调和手势表情对我来说略为夸张,但细腻的人物情感还是打动了我的中年少女心。
和《倩女幽魂》《人鬼情未了》类经典爱情片不一样的是,《镰仓物语》并没有渲染生死苦恋的悲情,而是用温馨搞笑的方式,表达上穷碧落下黄泉也要和你过完一辈子,甚至生生世世。
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是:超越生死的爱、跨过生死的成人童话……而给我感触最深的是:主人公对当下的安住。尤其在看到男女主人公与穷神和谐共处一屋甚至悉心款待,对贫穷带来的一切都坦然接受的状态,非常的佩服和羡慕呐!那一刻仿佛能体会到这两个字真正的含义。
此外,这部影片谈到死亡的态度,很自然大方,传递的生死观也是我非常认同的。死亡在镰仓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幽灵、妖怪和鬼神都可以与人类共同生活,黄泉只是人死去以后转世之前暂时中转歇息的地方,而且相由心生,每个人看到的黄泉都不一样……
家中的五岁小儿,经常会问及关于死亡的问题:外公去哪里啦?妈妈会比我先死嘛?我死了以后还能看到爸爸妈妈吗?我虽然也知道世事无常,死亡并不真的遥不可及;也明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准备积极部署才能把伤亡损失降到最低,但我总有意无意地把死亡归到不想言说的将来,多少有点害怕胆怯,一边对孩子说死亡是人类唯一能100%确定的事情,一边还是会黯然神伤。
上一次直接冲击我的生死观是看《寻梦环游记》的时候,墨西哥的亡灵节并不阴森恐怖,也没有我们清明节的悲伤氛围。“请记住我”的生死观,源自老墨认为人并不是心脏停止跳动即是死亡,也不是葬礼或追悼会之后即完结,而是当所有人都不记得的时候“我”才真正灰飞烟灭。这回《镰仓物语》又一次让我审视自己的生死观,每次这样的内省感觉像进行了一次体内自动清洁,神清气爽。
当然,拍电影的和看电影的都需要想象力和表现力。每个人对于影片内涵的联想是迥然不同的,观感相当于二次创作。所以,无论对我说的是否认同,如果有兴趣,请你不妨也去看一下,或许也会是一次自动清洁哦!
(此文荣获2018年度阳光读书沙龙优秀征文三等奖)
Copyright © 2014 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许可证编号:沪ICP备14049724号